解困惑促专业成长,话未来明职业方向。6月5日,“师说新语”师生交流会在紫菘学生活动中心荣誉班级活动室开展。公共事业管理2401班班主任杨芷晴与同学们聚焦专业成长、职业选择等长期以来的疑难与困惑展开交流。
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?杨芷晴老师从专业特性出发,强调了突破思维定式、提升多维思考能力的重要性。她指出,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兼具知识体系广、实践要求高、研究方法多元的显著特征,既需要扎实掌握经济学、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知识,又要在实际案例分析、政策模拟等实践场景中,灵活运用定量分析模型与定性研究方法。因此,学生需在日常学习中主动搭建系统的学术理论架构,将课堂所学与现实公共问题相结合,通过参与课题研究、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,全面锻炼政策分析、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,从而在未来学术与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。
公共管理学科的优势在当前就业环境中何以体现?杨芷晴老师回答,公共管理的优势在于知识体系的跨学科融合性、解决问题的实践适配性,以及职业发展的多元性。为缓解同学们当下的就业焦虑,她强调,就业市场瞬息万变,与其焦虑岗位波动,不如专注自身能力提升。只有持续积累专业知识、拓展实践经验,才能把握职业发展主动权。
此外,杨芷晴老师结合往届学生成长案例,对即将升入大二年级的同学给予特别叮嘱。她指出,相较于大一基础课程的过渡,大二学年将迎来专业课密度与难度的双重提升。紧凑的课程安排与多元的考核形式,既是挑战,更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契机。她希望同学们以主动姿态迎接变化,将压力转化为提升专业能力的动力,唯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,方能在知识积累与实践锻炼中不断积淀专业素养。
活动中,同学们踊跃提问。从“如何平衡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”到“辅修学位对职业发展的帮助”,从“经济学模型的学习方法”到“体制内外职业发展路径差异”,一个个问题折射出大家对专业成长的深度思考。杨芷晴老师以详实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,逐一回应同学们的困惑,并引导大家从深层视角思考问题本质。大家纷纷表示在方法指导与思维启发中收获颇丰,对未来发展也有了更明晰的规划。
公管学院全力推动学院党政领导、专业教师、管理队伍等育人力量100%下沉社区一线、深入学生开展育人工作。“师说新语”师生交流会聚焦围绕学生、关照学生、服务学生,不断提升育人实效,为学子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,切实增强学生的归属感、获得感和幸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