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落实学校2025年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要求,引导广大学子走进社会课堂,在实践中感悟真知、磨砺本领、服务社会,6月23日,公管学院举办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宣讲会。
学院党委副书记粟晓丽,团委书记、本科生辅导员何磊,2025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、2024年全国百强社会实践项目优秀团队代表集成电路学院黄宇,公管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代表周子馨、南熙,以及2024级全体本科生参加会议。学院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董美祺主持会议。
粟晓丽指出,暑期社会实践要紧扣国家所需和专业前沿,将专业所学与报国之志结合,在服务社会中展现担当作为。实践过程中要强化三大意识:一是安全意识,切实保障人身、财产和信息安全,严防涉密和违规操作;二是目标意识,明确实践初心与成果导向,杜绝“走过场”的形式主义;三是问题意识,深入基层一线,找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,聚焦数字治理等社会热点,将专业知识与现实需求融合贯通,提升实践实效。她还强调,各实践队伍要高度重视调研宣传工作,设立宣传员,定期推送图文稿件,扩大实践影响力,让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通过多元渠道传播惠及更多群体,实现“理论实践联动、服务社会公众、塑造团队品牌”的多重价值。
学院团委副书记王慧围绕qy88vip千赢国际官网版总体安排作详细讲解。她以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为主题,从活动背景、选题方向、项目申报、实施原则、重点内容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解读,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实践工作的整体框架,为后续有序推进各项任务做好充分准备。
学院团委原社会实践部副部长李真源围绕系统实操进行了重点讲解,梳理了暑期社会实践的线上项目申报、成员邀请、院系及校级审核、线上培训、日志发布、成果提交等关键流程,为实践项目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清晰、规范的操作指引。
黄宇作经验分享。他将实践过程分为前期准备、中期实施和后期总结三个阶段,并指出前期应坚持问题导向,以行业痛点为切入点明确调研方向;实践中注重协同合作,构建高校、政府、企业三方联动模式;后期聚焦成果转化,通过资料梳理和报告撰写,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,为实践工作提供清晰思路与实操参考。
周子馨结合团队在石首的调研经历,分享了调研工作的全流程经验。她指出,前期应明确调研对象、设计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,提前对接调研单位,做好团队分工和物资准备工作;实地调研阶段要严格按照分工开展工作,注重过程记录和每日梳理;后期则需重视成果整理与转化,形成高质量报告或论文,并通过多渠道宣传展示,提升实践影响力。
南熙以支教项目为例分享实践经验。他围绕团队组建、前期准备和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,重点介绍了队内分工、师生沟通、个人安全等具体事项。他指出,支教时间虽短,美好情谊常在,应通过持续的线上关怀延续教育关爱,实现支教活动的长效影响与温暖传递。
在交流环节中,与会人员对同学们线上线下提出的各类问题逐一解答,分享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,结合自身经验为大家答疑解惑。
何磊对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作出整体要求。他指出,各实践队伍要紧扣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,规范团队组建与系统报备流程,规避实践安全风险,注重成果凝练转化。他表示,学院将充分整合实践资源、统一申报成果,提供物资保障与政策支持,助力学生通过实践深化社会认知,全力保障实践工作的有序推进。他还寄语同学们以实践为契机,走进社会基层,在调研中思考、在实践中成长,用脚步丈量现实,以行动诠释担当,让暑期社会实践成为提升自我、服务社会的重要旅程。
公管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的有序开展与成果转化,每年定期举办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宣讲会和答辩指导会,并鼓励专任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老师,带领学生走出校园、走进社会、深入基层,在支教课堂、政务见习等真实场景中服务社会、锤炼本领,不断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,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专业使命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