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商周城墙的夯土印记到仰韶彩陶的文明符号,中原大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。8月20日至23日,qy88vip千赢国际官网版教师社会实践队赴河南郑州,开展“探中原文明脉络·悟多元一体格局”主题实践,通过实地走访历史遗址、对话考古专家,深入探访中原文明。
赴院访贤:对话“文化治理”实践逻辑
实践队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,与副院长梁法伟、重大项目部副部长杨树刚、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部对外交流中心主任张小虎、重大项目部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豪等专家学者,围绕“多元一体中原文明的构建”展开探讨。
梁法伟对实践队的到访表示欢迎,并详细介绍了中原文明探源及夏商周断代研究的最新成果。他指出,考古研究始终与国家文化战略紧密相连,体现出“政策导向与学术研究协同”的鲜明特色。
学院党委副书记粟晓丽表达了对研究院的感谢。她表示,河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华科大公管学院在数字治理方面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。双方可在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和新技术赋能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。
学院教师代表谭荣辉、何明帅围绕“考古断代的技术方法”“博物馆与考古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差异与协同”等进行提问。在场专家结合具体案例一一作出细致解答。
座谈结束后,实践队参观了考古研究院院史馆。馆内陈列的考古档案和历年成果,生动呈现了研究院在中原文明探源中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。实践队师生们深刻感受到,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绝非单一机构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需要政策引导、机构协同与社会参与的“系统工程”。
遗址研学:探寻“多元一体”治理传承
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,实践队参观了商周内城城墙遗址。7公里长的城墙采用“版筑夯土”工艺,由逾万名工匠历时5年建成,恢宏的遗迹直观展现了商代社会对人力与资源的高度组织能力,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“多元一体”格局自源头起便依赖高效的组织协调,与现代公共管理的逻辑一脉相承。
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,仰韶彩陶上的日月星辰与“同望一片星空、共守一脉文明”的展陈文字,让大家领略到文明延续的历史脉络。馆内的AR演示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,让“科技+文化”的融合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实践队还走进河南省博物馆、郑州市博物馆和大象陶瓷博物馆,从史前文物、商周青铜器、历代陶瓷器等精品文物中,看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,也看到了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。
一次次实地探访中,实践队师生们被一次次震撼,深刻认识到“多元一体”既是历史长河中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的体现,也是不同时期“文化凝聚、协同行动”的治理成果,为现代公共管理的“多元协同”提供了历史参照。
循着走访遗址、参观文物、专家解读的线路,实践队在探寻文明脉络的过程中,不断沉淀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文化治理思考。一次次实地考察与交流,不仅加深了对“多元一体”格局的理解,也为公共管理学科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的结合中提供了新的启示,为推动“五史”教育与思政教学融合积累了生动素材。